從諾曼第登陸作戰之氣象預報反思臺灣戰時區域數值天氣預報之建立

期刊名稱: 氣象預報與分析
Volume: 256
Issue: 2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單國卿 宋偉國

空軍航空技術學院軍事氣象系

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作戰距今已近80年,在當時缺乏衛星、超級電腦,甚至無網路情況下,盟軍與德軍均能預報到48小時後的戰區天氣預報,靠的是氣象人員已建立氣旋發展概念模式,以及對當地氣候特徵的瞭解。今日科技已突飛猛進,數值天氣預報已成為天氣預報不可或缺的預報工具,然而,如果臺海發生戰爭,很可能發生缺乏網路、電力情況,現有的數值天氣預報過於依賴網路與電力,很難在戰場運作正常。本文目的嘗試建立一套簡易中尺度數值天氣預報模式meso,在無網路情況下能快速提供戰區天氣情資,並在教學場域提供學生學習中尺度天氣概念模式,達到戰訓兩用目的。本文用Nozaki (1973)方式,以地面觀測建立邊界層高度(Planet Boundary Layer Height: PBLH),並以ERA5的PBLH檢視本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結果顯示 Nozaki 方法具有可靠性。另外,選取meso預報模式,僅用地面觀測資料,即可預報海陸風、PBLH的演變。未來配合meso與其他如K指數、全指數以及閃電躍昇頻率,亦可建置雷暴客觀預報法則,做為戰區數值天氣預報模式。

關鍵字:諾曼第、天氣預報、PBLH、雷暴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