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地區熱帶氣旋發展之合成分析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16
Issue: 1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52

西北太平洋地區熱帶氣旋發展之合成分析

李清勝 呂國臣

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

(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二月十日收稿;三月五日定稿)

摘要

  利用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21年(1957~1977)的西北太平洋地區探望資料做合成,分析強度介於30~60 kts間之加強型與非加強型的熱帶氣旋(或輕度颱風),發現加強型颱風有較明顯的深對流層內流且集中於2度地方;同時4度以內皆有明顯的上升運動,而非加強型颱風卻在2~3度發生了下沈運動。透過水汽場的分析,也發現下沈運動使得非加強型颱風,在靠近颱風中心附近有較低的水汽場分佈,尤其是2~3度間;這顯示出颱風發展需要有大範圍的水汽、能量供應,才能使對流集中於中心以加深熱帶氣旋。
  經由計算Q1及Q2對颱風中心附近估計能量收支,結果發現加強型氣旋在0~4°的積雲活動(Cumulus activity)和加熱作用幾乎和非加強型一樣;但是在0~2°間加強型颱風卻遠比非加強型颱風強,也說是說加強型颱風於4°內的水汽輻合量大多集中於2°以內,而非加強型颱風之集中情形則較不明顯。更重要的是颱風增強乃在中心附近積雲加熱大幅增加之後才發生。
  颱風的加強主要是發生於近中心1°以內。然而本文只能利用2°和4°之合成資料,做水平角動量傳送通量的分析,不能完整描述出颱風加強的機制;結果顯示加強型颱風在低層有較大之水平平均角動量內流通量,而渦流角動量的傳送則無較明顯之特徵。綜合結果可知在颱風適度增強之前積雲加熱作用和水平角動量內流已有大幅的增強;此表示了組織性之螺旋狀雲帶(spiral band)可能在颱風加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之角色。

關鍵詞:颱風、颱風強度、合成分析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