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夏季季風期間季內振盪的年際變化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31
Issue: 3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82
東亞夏季季風期間季內振盪的年際變化
鄒治華1 柯文雄2 徐邦琪1 潘淑鈴1
1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
2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收稿;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定稿)
摘要
本研究的相的在探討東亞夏季季風期間,季內振盪的年陳變化。我們透過小波轉換,將LOR過濾出30~60天與10~20天季內尺度的波動,分析季內振盪的年際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出亞洲季風區,LOR的變化以30~60天波動的貢獻較。南海/西太平洋地區為亞地區之季內對流振盪變異量最大的地區,其季內對流變化主要由30~60天振盪的貢獻而來。
本文續以南海地區300天對流波動的強度作依據,進一步探討30~60天對流振盪的年際變化。木現30~60天振盪活躍年,季內對流振盪(包含30~60天與10~20天)LOR波動與LOR原始值相位一致,其中又以30~60天LOR波動與LOR原始值之相位關係較為一致;而30~60天振盪不活躍年,30~60天與10~20天LOR波動的變化,對LOR原始值的變化都很重要。活躍、不活躍年之波動來源不完全相同,活躍年南海地區主要的波動來源為赤道印度洋向東傳的波動,此向東傳的訊號可從赤道附近往北擴展到北邊(10~15°N);而不活躍年時南海地區主要的波動來源則為赤道中太平洋向西北傳的波動。活躍年(不活躍)時印度洋、孟日拉灣及南海地區SST均為正距平(負距平)。印度洋、孟加拉灣及南海地SST正距平有利於30~60天東移波動之發展,而垂直東風風切並非影響30~60天季內對流東移之主要原因。
關鍵詞:東亞夏季季風、季內振盪、年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