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東北季風與尼莎颱風共伴效應之分析

期刊名稱: 氣象預報與分析
Volume: 259
Issue: 3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33

陳智羿、朱宗良、陳建達、黃淯欣、曾禾賢

空軍氣象聯隊第四天氣中心

摘 要

2022年10月15日至17日,中度颱風尼莎(NESAT)穿越巴士海峽,其外圍環流與盛行的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為臺灣北部和東部帶來大量降雨。根據中央氣象署統計,從10月15日凌晨至17日1400時,臺北陽明山的擎天崗在59小時內累積降雨達1,634毫米,為全臺最高;第2、3、4名皆位於宜蘭縣大同鄉,降雨量達1,112至881毫米。為瞭解共伴效應交互作用的過程,利用NCEP提供的FNL再分析資料,研究10月16日的大氣水氣場、風場輻合、溫度平流以及水氣通量等參數,以進行劇烈降雨成因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造成強降雨的現象不僅涉及風場的底層輻合,還包括颱風外圍暖濕空氣受低層冷空氣抬升而傾斜向上,形成一條斜壓區,促使鋒面的形成。因此,北部地區的降雨主要由以下兩種主要舉升機制所造成:第一,低層颱風外圍環流和東北季風的輻合作用;第二,颱風低層外圍環流的暖溼空氣沿冷空氣向上爬昇,形成冷鋒,並在鋒面附近形成顯著的雲系及降雨。

關鍵字: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尼莎颱風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