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運動之合成分析
颱風運動之合成分析
李清勝
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中華民國八十三年二月十八日收稿;中華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十九日定稿)
摘要
本文利用探空合成分析方法,探討影響颱風轉向之重要物理過程。分析時,選取左轉、直行和右轉三類颱風,每類颱風再取3個時段,其中階段0為轉向前12~24小時,階段1為轉向前0~12小時,而階段2為開始轉向後0~12小時(或轉向中)。
結果顯示,在結構特徵上,轉向前左、右轉颱風分別在運動方向的左、右方有範圍較廣的中、高層暖區。而500 hPa太平洋高壓脊的強弱,西伸或東退/分裂,與颱風運動方向的改變(左、右轉)關係密切。在風場特徵上,500 hPa在半徑4~5°以內,左轉颱風移向右方之切向風速較左方為強,右轉颱風則在左方較右方為強,直行颱風左、右方之切向風速分佈大致對稱。結果亦顯示,右轉颱風有由左向右通過颱風中心之流場,左轉颱風則相反。平行颱風運動之環境風場,三類颱風之差異主要出現於600 hPa以上,且左、右轉之風速皆較直行者為小。
取200 hPa和900 hPa平均之垂直於颱風運動方向之風場,計算颱風中心在移向前、後半徑5~11°之風切,左轉颱風為氣旋式,右轉颱風為反旋式(颱風轉向前12~24小時)。500 hPa渦度收支分析結果顯示,颱風在左(或右)轉前,颱風中心之左(或右)前方半徑6~10°處,有正的A+D項(A+D項定義為水平渦度平流和輻散項之和),此種對比特徵在颱風轉向中,即不再顯著;而且在此區域,渦度平流項和輻散項兩者值之大小相當,平流項並非絕對最重要。
綜合分析結果顯示,導致颱風轉向之因素,主要是環境駛流場的改變或是颱風移至一環流特徵不同環境所導致。而此環境流場特徵之差異主要反應在中、高層,且以颱風運動方向前方較顯著。
關鍵詞:颱風、颱風運動、合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