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梅雨季雨型變化與亞洲及西北太平洋夏季風的關係
卓盈旻 盧孟明*
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中華民國 110 年 2 月 24 日收稿;中華民國 110 年 6 月 29 日定稿)
摘要
臺灣梅雨是東亞與西北太平洋夏季季風的一部分。為了解梅雨年際變化與季風的關係,本 文以 21 個中央氣象局局屬測站 60 年(1960~2019)日雨量資料,計算每候雨量佔梅雨季季總雨量的百分比,定義季雨量在季內的分配曲線為「臺灣梅雨季雨型」。文中提出 7 個雨型特徵值作為 辨識明顯偏離氣候常態異常雨型的判斷依據,其中 4 項為描述雨型時間特徵的指數,另 3 項為 描述雨型的雨量特徵。時間特徵值分別是梅雨季的開始時間(S)、結束時間(E)、雨期長度(D)、高 峰期時間(P),時間單位均為「候」。三個雨量特徵值是梅雨季的峰期雨量(Rp)、前期雨量(Rb)、 後期雨量(Rl),雨量單位為日平均雨量(mm/day)。分析結果發現 D 和 S 有顯著負相關關係,將 全島 21 個測站的雨型分為西北、東、南三個聚類之後,西北和南部的負相關會更清楚,但東部 相關性較弱。4 個時間特徵值當中也以 D 和雨量的關係最好,西北聚類在長雨期年看到比較明 顯的梅雨間歇期(break),東聚類的長雨期年有總雨量偏低的傾向。特別要注意的是短雨期年因 季節內降雨集中,增加了極端降雨事件的發生機會。最後,為顯示梅雨年際變化與季風的關係, 選出長雨期雨量偏少和短雨期雨量偏多各三個「異常年」,對照分析兩組大尺度環流的差異,看 到長雨期年在梅雨季期間伴隨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偏強,有明顯偏乾的梅雨間歇期,南海低壓和太平洋高壓南方雨帶都偏弱;短雨期年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梅雨季期間變化較快,伴隨副高的梅雨鋒面和南海低壓和太平洋高壓南方雨帶都能影響臺灣帶來梅雨。本研究顯示欲 改進臺灣梅雨季的中長期天氣預報,預報模式必須具備掌握印太亞澳季風區的熱帶和中高緯度 環流與對流變化的能力。
* 通訊作者: 盧孟明,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 1 號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Email: mongminglu@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