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工增雨技術探討國軍防救災應有之精進作為

期刊名稱: 氣象預報與分析
Volume: 220
Issue: 1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184

由人工增雨技術探討國軍防救災應有之精進作為

蔡世樵1、鄭育昆2、魏志憲3、王中鼎4、葉南慶5、毛正氣6

1,2,3,5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環境資訊及工程學系
4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6海軍大氣海洋局

摘要

  人工增雨原理為利用工具在雲霧厚度較大的中低雲中播散催化劑(碘化銀、乾冰、鹽粒、膨潤土及矽藻土等),以增加雲中的凝結核數量及碰撞次數,達到降雨之目的;其作業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在地上燃燒碘化銀,二是以高砲和火箭將催化劑打入雲層,三是利用飛機播撒催化劑。目前全世界約有 25 個國家從事人工增雨計畫,主要以紓解旱象,增加降水量和增加水力發電之收益;以中國大陸為例,中共氣象部隊於 2008 年北京奧運及 2009 年 60 周年國慶日,發射消雨火箭彈實施人工消雨作業,確保當日活動順利進行,達到良好的成效。而由於全球暖化效應,劇烈降水漸趨頻繁導致降水過度集中,未來在極端天氣的影響下,水資源不敷分配及暴雨成災的問題只會日益嚴重;我國軍將支援天然災害防救災列為主要任務之一,未來應配合國內相關單位,研究評估能發揮種雲最佳效應之凝結核,並以現有之雙偏極化微波輻射計進行實驗觀測,驗證人工增雨作業之實際效益,以有效達成支援防救災之任務目標。

關鍵詞:人工增(消)雨,凝結核,種雲,雙偏極化微波輻射計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