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台灣中部地區降水與豪(大)雨之中尺度氣候特徵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33
Issue: 1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176

梅雨季台灣中部地區降水與豪(大)雨之中尺度氣候特徵

陳泰然1 王重傑2 張智昇1 王子軒1

1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
2景文技術學院環境管理系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一月十六日收稿;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三月十九日定稿)

摘要

  本文使用 1993-1998年5-6月地面自動雨量與氣象站逐時資料,分析台灣中部地區(Post-TAMEX 預報分區5-10)降水與各型豪(大)雨之中尺度氣候特徵,包括其空間分佈、日夜變化、 隨高度變化、以及平地與山區之差異情形。由於資料之時空解析度較以往明顯提高,本文結果可對梅雨季中部地區降雨之中尺度氣候特徵,提供正確完整之訊息。
  結果顯示,梅雨季之逐時降雨强度與豪(大)雨頻率,在中部有顯著之日夜變化與區域差異,午後至晚間較強而夜間至午前較弱,且山區大於平地,顯示地形與日間太陽加熱之重要角色。 雪山山脈西南側山坡區域,為中部之最大降雨與豪(大)雨發生區,兩者均於1700LST 達最強。阿里山區之降雨强度在午後亦明顯增大,但入夜後則快速減弱,為豪(大)雨之次要中心(但 6 月不顯)。過去研究認為台灣梅雨季豪雨頻率最高處為阿里山區,本文顯示應修正為雪山山脈西南側。平原地區之雨量明顯較山區為小,但亦以午後強度較大。平均降雨强度在山區之日夜變化較平地明顯,其午後最大值位於迎風面山坡而非山脊,顯示地形舉升之角色。由於日間加熱逐漸主宰對流發展,6月山區降雨之日夜變化較5月更為顯著,亦更集中於午後,且山麓地帶午後降雨亦明顯增加,應為局部環流(上坡風)之影響。平原地帶對流在6月不易發展,任何時段降雨強度均低。
  各類型豪(大)雨以B型豪雨最多(約佔1/2),A、C兩型較少(各約1/4)。5月豪(大)雨總次數約為6月的兩倍,發生日數比例則分別佔總數的1/3以上與 1/4左右。豪(大)雨頻率分佈亦為日間較夜間爲高、午後較午前為高之型態,深夜至晨間時段頻率均低,凌晨至晨間有最小值,且各時段頻率幾均5月高於6月。範圍較大之區域性豪(大)雨,在5月與6月分別佔所有豪(大)雨的1/3 與 1/5,其日夜變化基本型態相似,但夜間頻率下降較爲和緩。A型豪雨之最大頻率特別有向後延遲之勢,且相對於其它類型,有較高比例屬於區域性,顯示其範圍亦通常較大。
  在豪(大)雨之平地(<200 m)與山區(≥200m)差異方面,不論月份其總數均以山區較高,且更加集中於午後時段。午前山區有相對最大頻率,且以6月較顯,亦應為局部環流之影響。另外,平地在 0400 LST 左右有相對較高頻率,則應與夜間陸風有關。6月時,不論平地之午前豪(大)雨、山區之 A 型豪雨、以及各類區域性豪(大)雨,發生頻率均低,特別是山區之區域性豪(大)雨。除顯示受副熱帶高壓下沉抑制作用之影響外,亦顯示6月山區午後平均降雨強度之明顯增加,多為發生頻率高但延時短之局部性氣團雷雨所導致,故豪(大)雨頻率仍低。

關鍵詞:降水、豪(大)雨、中尺度氣候、梅雨季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