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台灣北部地區鋒面型與非鋒面型午後對流研究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29
Issue: 1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梅雨季台灣北部地區鋒面型與非鋒面型午後對流研究

陳泰然1 周鴻祺2 張子琦1,3 劉志信1

1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
2民航局中正航空氣象台
3東南技術學院環境工程系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十月十二日收稿;中華民國九十年二月十六日定稿)

摘要

  本文利用1991-1996年5-6月民航局中正機場都卜勒雷達回波資料,分析北台灣地區梅雨季不活躍鋒面型與非鋒面型午後對流之氣候特徵。幷利用中央氣象局北台灣地區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分析此段期間梅雨季北台灣一天內不同時刻之平均風場,以探討午後對流與局部環流之關連。
  結果顯示,鋒面型午後對流最初形成於雪山山脈與其西北側山坡之東北-西南走向之帶狀區;非鋒面型相似,但形成頻率較高。鋒面型與非鋒面型午後對流均沿雪山山脈發展,亦均於1500LST最爲活躍,且對流有向西北移動或發展之勢。鋒面型與非鋒面型午後强對流發展分布相似,均爲雪山山脈北側發生頻率較西北側爲高且較早。鋒面型午後强對流有向西北移動或發展之勢,有些則向東北偏移;非鋒面型午後强對流則在雪山山脈西北側,傍晚時有由高山移至山坡或由山坡移至平地之勢,在北側1400-1500LST則有由山坡移至盆地之勢。
  在分析時段中,北台灣地區午後均有顯著的海風與上坡風等局部環流發展,且均於台北盆地東南方與桃園大溪附近形成氣旋式渦旋。局部環流伴隨之地形舉升與氣旋式渦旋伴隨之輻合作用,在激發午後對流發展均扮演重要角色。因伴隨非鋒面型之海風與上坡風較伴隨鋒面型者發展較强且較持續,使得非鋒面型之對流發展亦較旺盛。

關鍵詞:鋒面型、非鋒面型、午後對流、回波強度、回波頻率、局部環流、氣旋式渦旋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