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4日晚間,在台東的都歷和三仙台海域,分別觀測到兩起漏斗雲事件。林偉竣先生提供的資訊顯示,這兩次現象分別發生在晚上7點到8點以及9點到10點之間,經雷達與影像比對,確認為漏斗雲。
大氣環境
根據6月4日20時的綠島探空資料,當日臺灣附近環境為弱綜觀天氣型態,無顯著天氣系統,環境風場主要為弱東南風。探空圖上(圖1),大氣中低層無顯著風向上變化,低層的垂直風切也較弱,但環境的對流可用位能(CAPE)高達到1771 J/kg,顯示大氣能量充足,能夠支持對流系統的發展。
都歷即時影像與雷達分析
透過6月4日19時38分的都歷即時影像截圖中(圖2),可見東部海面遠處有顯著的濃積雲發展。在雲底部(箭頭處),可觀察到一小塊漏斗狀結構向下延伸,但該現象出現的時間極為短暫,僅持續數秒即消失。
6月4日19時40分的七股雷達(RCCG)資料(圖3),可見箭頭所指處有一塊弱對流單胞回波(圖3左上),結構簡單且強度很弱。對應的徑向速度場顯示微弱的氣旋式風切跡象(圖3右上),表示在濃積雲發展過程中,其內部可能產生了極小尺度的渦旋。
三仙台即時影像與雷達分析
在6月4日21時44分的三仙台即時影像截圖中(圖4),清楚看到對流底部前緣陣風鋒面結構,畫面右方伴隨顯著雨瀑(下衝流區域),而畫面箭頭所指之處,清楚看見雲底部有漏斗雲向地面延伸。但因個案距離陸地較遠,無法確認是否接觸海面。
6月4日21時40分的七股雷達(RCCG)資料(圖5),其回波結構略帶有勾狀跡象(圖5左上),並在徑相速度場中(圖5右上)觀測到微弱的氣旋式渦旋。與稍早19時40分左右的個案相比,此時的對流強度略有增強。
經過雷達數據分析與影像比對,確認這兩個時間點出現的現象確實為漏斗雲,進一步支持當時可能有強對流活動的發展。
撰文者:王建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