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日-漏斗雲事件
2023年4月20日凌晨1點30分至2點之間,雲林箔子寮港區沿海一帶,受到一個迷你超級單體風暴的影響,出現漏斗雲現象。在深夜凌晨於雷達回波圖中,觀測到迷你超級胞逐漸向中部沿海靠近。當時大氣環境為鋒面緩慢過境的情況,鋒前有顯著西南風暖濕不穩定環境。中央氣象署箔子寮潮位站兩側之即時影像(影1、2),清楚記錄了迷你超級胞通過時的劇烈風雨,並伴隨著瞬間風向轉變。系統通過後,風雨迅速停止,回復風平浪靜狀態。
環境背景
根據4月19日20時的馬公探空資料(圖1),可見近地面風場隨高度順時針轉向,風速也隨高度明顯增強。同時,對流可用位能(CAPE)達到1797 J/kg,顯示大氣極為不穩定,且垂直風切顯著。風暴螺旋度(SRH)達147 m2s-2,顯示當時的環境非常適合迷你超級胞或中尺度對流系統的發展。
潮位站觀測
箔子寮潮位站風力資料顯示(圖2),當時系統通過時風力迅速增強,隨後快速減弱。不過由於潮位站風速資料間距為每小時一筆,無法顯示更高時間解析度的風力變化。
災損勘查與推測
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劉清煌教授於隔日白天前往雲林箔子寮一帶進行地毯式勘查,發現幾處疑似有災損的狀況(圖3中綠色打點位置)。但由於地面附近未發現明顯的龍捲風經過痕跡,研判此次事件可能是以漏斗雲狀態通過所導致。
七股雷達(RCCG)觀測分析
- 雲林近海(4/20 01:42)
在0.5°雷達回波資料顯示(圖4左上),有2顆鉤狀回波,其中一顆正好位於雲林近海,有清晰的勾狀特徵。扣除風暴移動速度之徑相速度(SRM,圖4右下),可見風暴本身的旋轉風非常清楚,水平風切為30.6 m/s,中尺度渦旋直徑約3.0 km,風切渦度為1.0×10-2 s-1。
- 迷你超級胞進入陸地(4/20 01:48)
當最顯著的迷你超級胞移入陸地後(圖5左上),其北側的鉤狀回波持續向東北移動,但強度略為減弱。而迷你超級胞移入陸地後,自身強度略有增強;SRM分析中,旋轉風依然清晰(圖5右下),水平風切為29.1 m/s,中尺度渦旋直徑縮小至2.0 km,風切渦度升高至1.5×10-2 s-1。
- 強度進一步增強(4/20 01:54)
迷你超級胞持續向東北移動(圖6左上),強度仍進一步增強,依舊有明顯的鉤狀回波特徵;SRV旋轉風仍非常清晰(圖6右下),且水平風切強度有顯著增大。水平風切=80.8m/s,中尺度渦旋直徑維持約2.0 km,風切渦度大幅增至4.0×10-2 s-1(圖6右下)。根據雷達分析,此階段不排除可能已產生龍捲風。
- 減弱跡象 (4/20 02:00)
迷你超級胞移動至陸地後,繼續朝東北方向推進(圖7左上),強度開始顯現減弱跡象。根據分析,此階段的水平風切為29.5 m/s,中尺度渦旋直徑縮小至約1.0 km,風切渦度降至3.0×10-2 s-1。
撰文者:王建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