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6日清晨6點多,在彭佳嶼東南側近海發生了一起水龍捲事件。此資訊由劉清煌教授轉傳提供,目擊者描述水龍捲現象發生在彭佳嶼東南邊海面上,但持續時間並不長。
從當天的雷達回波分析來看(圖1),在上午6點20分,五分山雷達站(RCWF)0.5度仰角的回波圖顯示,彭佳嶼南側附近海面有對流發展,箭頭處的回波帶有一點勾狀特徵。從圖1右上徑向速度場雖然看到氣旋式渦旋特徵,但強度並不強,並同時反映在圖1左下的速度譜,並無觀察到顯著的強風或亂流訊號,說明此水龍捲個案的強度與尺度非常弱小,雷達分析受到一定限制。
根據彭佳嶼上午8點的探空分析(圖2),當時周遭環境中低層非常潮濕,但並無顯著的對流可用位能(CAPE)。中低層的風切不弱,近地面隨高度向上至約700 hPa,風向有明顯的順時針偏轉,顯示為暖平流環境特徵。而0-3 km的風暴螺旋度(SRH)達到116 m2s-2。高濕度、中低層風切與高SRH值,為水龍捲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
影片中可清楚看到,在濃積雲的雲底,有一條水龍捲向海面延伸,海面上亦激起了水霧。
撰文者:王建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