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颱風季季內振盪年際變化之模擬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35
Issue: 3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157

徐邦琪 鄒治華 陳正達

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四月十日收稿;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九月十八日定稿)

摘要

季內振盪(ISO)為熱帶大氣系統的重要訊號,西太平洋地區 ISO 的活動與熱帶天氣及短期氣候變化相關。本 篇研究除了探討颱風季七-九月西太平洋 ISO 與 SST 之年際關連外,亦利用高解析度 ECHAM4 T106 與 ECHAM5/MPI-OM 海氣耦合模式來探討 ISO 年際變化模擬的情形。觀測場分析顯示,颱風季季內振盪氣候降水變異 量最大值出現於熱帶風暴(TS)活動十分活躍之西北太平洋地區,而渦度變異量中心位於降水變異量中心的北/西 北方。西北太平洋 ISO 的年際變化與七-九月 ENSO 訊號具遙相關連,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東南區域(WNPSE, 150°-180°E, 0°-15°N)ISO 活動與 ENSO 相關最顯著。暖年(Nino3.4 SSTA 高於 0.8 個標準差)時,西太平洋暖 海溫向東延伸至中太平洋,可能有利 30-60 天振盪沿赤道的東移。當 30-60 天振盪東移至換日線時,30-60 天正 渦度位於 30-60 天降水之西北前緣,對流由中太平洋地區轉向西北移行至台灣附近。暖年沿 ISO 西北移行路徑上, 30-60 天對流活躍,有較多的 TS 發生。冷年(Nino3.4 SSTA 小於 0.8 個標準差)時,熱帶地區 ISO 訊號微弱, WNPSE 30-60 天振盪為負距平,TS 發生頻率亦較低。

ECHAM4 T106 及 ECHAM5/MPI-OM 耦合模式均可模擬颱風季季內降水及渦度變異量之空間分佈,但 ECHAM4 T106 模式在定量上低估 30-60 天及 10-20 天降水變異量,海氣耦合模式模擬之降水變異量較接近觀測。ECHAM4 T106 可模擬暖年沿赤道東移之 30-60 天振盪,然而,自中太平洋向西北發展之 30-60 天 ISO 僅移行至 155°E,10°N 附 近。ECHAM5/MPI-OM 耦合模式模擬 30-60 天振盪移行特徵與觀測較為接近。推測海氣交互作用可能是維持 30-60 天振盪強度及持續向西北移行過程之重要關鍵。西太平洋地區 10-20 天振盪的年際變化與 30-60 天不同,推測造 成此兩頻段年際變化的機制可能不完全相同。而模式模擬 10-20 天振盪的能力有限,ECHAM4 T106 及 ECHAM5/MPI-OM 均低估 10-20 天變異量距平值。

關鍵詞:颱風季季內振盪、年際變化、高解析度大氣環流模式、海氣耦合模式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