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3日台灣海峽北部異常回波之個案研究(一)環境場分析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35
Issue: 3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95

朱昌敏 1 陳啟南 2,3 呂芳川 1 汪建良 2

1 南榮技術學院 2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3 陸軍官校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收稿;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定稿)

摘 要

2003 年 7 月 3 日夜間,五分山氣象雷達在台灣海峽北部觀測到寬約 100 km、長約 300 km 且強度 為 45 dBZ 的線狀回波。它近似滯留在同一地區長達 12 小時以上。雷達影像之柱狀結構類似於對流系 統的垂直結構,但其回波強度在垂直方向卻顯示出不連續性。此外,均勻的頻譜寬表示該區大氣環境 是穩定的且沒有顯著的亂流存在。

這段期間,水平解析度 5 km 的紅外線衛星並沒有觀測到這種長生命期且有組織的雲系。同樣現象 的觀測,也無法在水平解析度 5 km 的熱帶降雨觀測計畫的降水雷達(Precipitation Radar of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PR)或是在水平解析度 1 km 的中解析度影像光譜儀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等衛星中獲得。它們的觀測資料顯示台灣地 區當時是晴空無雲且沒有降水。

依據美國環境預報中心每六小時之全球分析場 (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Global Final Analysis, NCEP/ FNL),台灣鄰近地區的對流可用位能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APE) 值相當的微弱且屬於微弱沉降的天氣型態。就綜觀天氣的觀點而言,大氣環境是相當穩定的。此外, 從分析場的大氣折射效應診斷中,台灣地區確實有超折射層的存在。因此,大氣折射效應對雷達波偏 折到海表面且造成異常回波扮演了生成機制。

關鍵字:氣象雷達、大氣折射指數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