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3日台灣海峽北部異常回波之個案研究(二)數值模擬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35
Issue: 3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98
朱昌敏 1 陳啟南 2,3 呂芳川 1 汪建良 2
1 南榮技術學院 2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3 陸軍官校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收稿;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定稿)
摘 要
朱等(2007)已說明 2003 年 7 月 3 日夜間,在五分山氣象雷達觀測到的回波並不是真的天氣系統。 同時,綜觀天氣分析也顯示在台灣地區是屬於穩定的大氣環境而且沒有降水。本研究利用 WRF 數值模 式重建個案當時之大氣環境且著重在導管的時間與空間演變。此外,藉由資料的後處理與視覺化繪圖 技術,吾人可以清楚呈現大氣導管的位置。
WRF 之數值模擬結果顯示:(1)夜間來自西側且伴隨西南氣流的暖濕空氣與來自東側的南來氣流在 雷達站附近聚集,導致低層垂直水氣梯度的增加。在此情形下,修正折射指數之垂直梯度增加而形成 陷捕層。(2)當異常回波出現在五分山東南方時,21 m 高且強度 3 M-unit 的陷捕層正好位於雷達站所在 之處。(3)當雷達回波停留在五分山的西北方時,近海岸地區的空中導管高度變化介於 230~623 m 之 間、厚度變化為 185~350 m、強度則介於 4.7~11.2 M-unit 之間。(4)由於雷達站東側水氣到達的時間 較西側早,故雷達站東南方異常回波較早發生。(5)台灣西側向北輸送的水氣平行於台灣海峽,致使該 異常回波可維持數小時之久。
關鍵字: WRF 模式、修正折射指數、陷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