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降雨之長期變化特性-秋雨之準二十年振盪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28
Issue: 4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台灣地區降雨之長期變化特性 – 秋雨之準二十年振盪

陳昭銘 汪鳳如

中央氣象局科技中心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十五日收稿;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定稿)

摘要

  本文分析台灣地區降雨於1930-1997年間之長期變化特性,發現秋季降雨具有準二十年振盪現象,其振盪高點發生於1950年左右、1970年左右、1980年代末期,振盪低點則位於1940年左右、1960年代初期、1980年左右。此振盪現象為全島性變化現象,變化強度東部高於西部,以花蓮最強,台東次之,而以台中最弱,台南其次。雖然台灣秋季之主要降雨型態為季節性降雨,佔總雨量之61%,但秋雨準二十年振盪現象的振幅强度和時間變化特性,卻主要是受佔總雨量39%的颱風雨影響。
  準二十年振盪現象不僅存在於台灣秋雨,亦存在於秋季大尺度環境場,且兩者之變化顯現密切的動力關聯性。SST準二十年振盪現象的主要特色為台灣-菲律賓間及其東方洋面的正距平中心,此暖海溫距平的主要功能有二,其中之一為加熱上方大氣、使其受熱上升形成低壓距平,易於導引颱風進入此區,並西進行經台灣西南洋面,造成受颱風外圍環流侵襲的南部及東部迎風面的颱風雨量增加。另一功能為搭配亞洲大陸的冷陸溫距平,形成亞洲大陸的高壓距平搭配東南洋面的低壓距平,此高壓-低壓系統的交界處恰橫跨台灣上空,帶來強盛東北風,增強台灣秋季季節性降雨機制,遂讓東部地區之季節性降雨量增加。由於上述大尺度環境場影響秋季颱風雨和季節性降雨的機制,均會增加東部地區的降雨,因此台灣秋雨之準二十年振盪現象便以東部地區最為顯著。

關鍵詞:秋季降雨、準二十年振盪、颱風雨、季節性降雨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