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臺灣東部地區降雨與局部環流之研究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38
Issue: 3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318

陳泰然 王子軒

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七日收稿;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八月十六日定稿)

摘 要

  本文利用 1997~2006 年 5~6 月(梅雨季)氣候資料,進行臺灣東部地區降雨與局部環流之研究。首先由北而南選取三個中尺度分析區,探討其合成風場、氣流線、溫度場及降雨量,發現臺灣東部地區的降雨與局部環流密切關連。宜蘭區在海風增強並與谷風結合時產生中尺度渦旋,此渦旋為激發午後對流與產生顯著降雨之重要機制。花蓮區西北隅高山區,環境西南氣流可結合谷風發展形成短波槽,此短波槽為調控該區降雨中心降雨強度之重要機制。此外,該區海風在增強後跨越海岸山脈入侵縱谷區,因受地形導引轉向南侵,在轉向處的迎風坡亦可形成較顯著降雨中心。上述該兩處降雨中心強度變化,均反映海風與谷風強度變化之影響。花東縱谷區南段降雨強度分布顯示由沿海向內陸遞增的規律型態,海風發展後在縱谷西側山坡迎風面則出現較大降雨中心。
  依地理位置與地形選取四道剖面分析結果顯示,宜蘭縣內剖面 A(自沿海向內陸,沿著平地河谷區)之顯著對流降水皆受強盛的海風激發,剖面 B(自沿海向內陸,位於剖面 A 南側的山區)的太平山站因山谷風微弱,需有大氣不穩度與水氣含量的條件配合才能產生顯著對流。花蓮縣內剖面 C(自沿海向內陸沿河谷區)天祥以東顯著對流發展與否,除海風環流影響外,需有其他大氣條件配合,以西則是由較強的谷風激發。沿花東縱谷南段所選取的剖面 D(自北而南),海風在傍晚時可沿縱谷南侵至鹿野,激發各處顯著對流發展。

關鍵字:梅雨季、降雨強度、局部環流、山谷風、海陸風、中尺度分析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