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太平洋聖嬰與中太平洋聖嬰時期 西北太平洋溫躍層的變化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43
Issue: 4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237

康申 張瓊文

中國文化大氣科學系

(中華民國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收稿;中華民國一○五年二月四日定稿)

摘要

海表面溫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的分布為海氣交互作用重要的變數之一。過去的文獻指出, 熱帶太平洋溫躍層深度的特徵與變異在季節到年際的時間尺度內,會影響海表面溫度的變化。受到赤道 東風的影響,熱帶太平洋溫躍層的平均狀態在垂直上呈現西深東淺的結構。然而在東太平洋聖嬰年時, 伴隨著赤道東風減弱,溫躍層深度會在東太平洋下降而西太平洋上升,使得溫躍層的西傾狀態較為平緩。 但在中太平洋聖嬰年時,溫躍層西傾狀態則無太大變化。

為了解在西太平洋地區(5°N-10°N, 140°E-160°E)溫躍層的變化,本研究使用 ECMWF-ORAS3 海洋 模式資料中 20°C 等溫線深度代表溫躍層深度。文中檢驗了在西北太平洋區域三個可能驅動溫躍層變化 的機制:局地風場變化驅動的艾克曼幫浦、赤道洋流間海水質量輻合輻散形成的湧升作用、以及遠程風 場激發造成的羅士培波傳播。研究結果顯示,局地影響因素在東太平洋聖嬰年發展早期會造成溫躍層變 化,在中太平洋聖嬰年則不會。由羅士培波所造成的遠程風應力只顯示在東太平洋聖嬰年有出現,在中 太平洋聖嬰年則沒有看同樣的訊號。而赤道洋流間海水質量輻合輻散形成的湧升作用在兩種聖嬰年發展 上皆不是主要的溫躍層舉升的因素。同時,海溫在此區冬、夏皆有增溫的長期趨勢,然而溫躍層深度在 夏季有變深而在冬季卻略變為更淺的趨勢。

關鍵字:溫躍層、東太平洋聖嬰、中太平洋聖嬰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