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標準化降水蒸發散指數分析臺灣百年來 乾溼變化的低頻特徵與遙地相關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41
Issue: 2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翁叔平* 楊承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中華民國一○一年六月十七日收稿;中華民國一○二年八月○日定稿)

摘 要

本文應用標準化降水蒸發散指數到臺灣百年降水及温度記錄測站,探索超越聖嬰時間尺度時剩/缺 水量隨時空而異的區域型態。轉動主成份分析鑑定出三型。以西部平原為主的西部型有 1960 年代後全 島變乾的一致性轉折。侷促在北部海岸的北部型有 1970 年代中期後變溼的轉折。兩轉折都扣合温度距 平由負變正的時間。出現在花東縱谷的東南型 1960 年代後變乾的同時,藏有相對明顯的多年代,主要 反應降雨的乾溼交替變化。類似西部型,變乾傾向則來自上升的温度。

用全球環境資料進行各型態的遙相關分析結果顯示(1)變乾訊號實為亞非洲際尺度的區域印記;(2) 該印記反應暖化時熱帶變寬和風暴路徑北移;(3) 1970 年以前較乾的北部型歸因於區域哈德雷環流變弱 時,較強(弱)的西南(東北)季風。

濾掉聖嬰後,南北半球分佈不對稱的陸塊對大尺度環流的影響和其對水文平衡之衝擊,被彰顯在因 暖化而增強的水文循環。分析南半球遙相關特徵後,我們提出一個概念模型解釋熱帶初始變異如何被維 持。一個連結熱帶水汽輻合,平流層經向環流,中緯度行星波擾動的正迴饋圈能解釋何以政府間因應氣 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出版的第 4 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傾 向低估暖化脚步。

關鍵字:水平衡、乾旱、標準化降雨蒸發散指數、遙地相關、氣候變遷

通訊作者:翁叔平
服務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連絡信箱:znspw302@ntn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