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雙偏極化雷達差異反射率之新方法:2021年宜蘭降雨觀測實驗IOP2個案分析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52
Issue: 4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208

張沁全1 鍾高陞1 莊秉學1,2 張偉裕1 蔡直謙3 郭鴻基4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學系1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2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3
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4

(中華民國113年7月1日收稿;中華民國113年11月18日定稿)

摘 要

本研究利用LETKF分析場與預報場,驗證雙偏極化雷達差異反射率資料同化在2021年冬季降水個案的表現,進一步評估質量權重平均粒徑更新法同化差異反射率之效益。三組實驗設定如下:第一組只進行傳統雷達觀測資料(ZH, Vr)同化,第二組(VrZZ)額外同化差異反射率(ZDR)並使用傳統方法直接更新水象粒子。最後一組實驗同樣同化ZDR,但在進行模式更新時,使用質量權重平均粒徑更新法。分析場結果顯示,ZDR資料同化能改善模式分析場水氣混合比、調整雨滴平均粒徑大小,並減少分析場 ZDR與觀測表現之差異。使用質量權重平均粒徑更新法進行模式更新時,能夠有效且快速調整模式微物理結構,並獲得最接近觀測的ZH與ZDR結構。在短期定量降水預報表現上,VrZ 能改善第一小時的預報表現,但明顯低估第二小時降雨表現,影響2~6 小時累積降雨表現。相較之下,同化ZDR進入模式,能改善預報前3小時定量降水表現,並提高不同降雨門檻下的超越機率。此外使用新變數轉換法更新模式,能夠在局部地區增加降雨超越機率,使其更加接近於觀測表現。統整研究結果,同化ZDR觀測資訊在冬季個案研究中,可有效調整分析場微物理與熱力結構,並使降水預報能力有所提升。其效益在使用質量權重平均粒徑更新法時,能有更好的表現。

關鍵字:雙偏極化雷達資料同化、宜蘭降雨觀測實驗、質量權重平均粒徑

通訊作者:鍾高陞
服務單位: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學系
連絡信箱:kaoshen.chu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