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都市化對溫度、雨量與GPS可降水量之影響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47
Issue: 2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246

蘇冠臻1 葉大綱1,2* 詹士樑1 洪景山3
1 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2 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3 中央氣象局氣象資訊中心

(中華民國 109 年 3 月 05 日 收稿;中華民國 109 年 8 月 07 日定稿)

摘 要

  臺灣在都市高度發展下,高溫於市區集中,產生都市熱島,也使降雨量與雨帶分佈產生變化。GPS氣象學(GPS Meteorology, GPSMet)利用GPS長久發展歷史與高精度訊號,反演出大氣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PWV),其為產生降雨的先期指標,而溫度變化為影響大氣可降水量高低之因子。故本次研究大臺北地區在都市化影響下,2006年至2015年之夏冬季溫度、大氣可降水與降雨量現象與變化。結果顯示大臺北地區確實存在熱島效應,十年中夏季熱島強度最高達到1.2°C,冬季達到0.8°C,夏季熱島現象較明顯。而大臺北地區十年溫度趨勢夏冬季表現不一,夏季十年間約升溫0.8°C,而冬季大部分區域有低溫趨勢,2006年至2015年約降溫0.5°C。冷熱區十年間皆有擴大現象,熱島強度也隨時間增加。大氣可降水十年內有增加趨勢,約8.8 mm,而暖化與熱島作用影響下,大氣可降水在夏季和市區有較高表現,且十年中在市區有較高增加量。降雨量在可降水整體增加下,夏冬季無論在市郊區也整體增加約50.9 mm,且雨量乾溼區差距隨時間進一步加大。溫度、大氣可降水與降雨量彼此相關係數達0.3以上,而大氣可降水與降雨量相關性呈中度以上相關。面對未來都市地區因氣候變遷造成更多熱浪與水患之可能,施政者需加強留意規劃防、減災軟硬體設施,避免造成無法
彌補之災害。
關鍵字:GPS氣象學、可降水量、熱島效應、全球暖化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