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溫度對於臺灣東南沿海對流線之影響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44
Issue: 3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80

林哲佑 1 游政谷 2*

1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

2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中華民國一○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收稿;中華民國一○五年十月二十七日定稿)

摘 要

本研究主要利用綠島 C-band 都卜勒雷達與 MODIS (The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衛星資料來探討海面溫度(sea-surface temperature, SST)對於台灣東南沿海對流線之影響。台灣東岸為黑 潮主流流域,對於此區域海洋至大氣對流層之熱量及動量傳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此區域的低 層大氣與海面溫度(SST)/海面溫度梯度(SST gradient)之交互作用是否會影響中小尺度之對流線(如生成 位置與季節)仍為未知,故本研究目的著重於探討台灣東南沿海對流線與海面溫度/海面溫度梯度之間的 關係。本研究檢視 2002~2004 年的雷達資料,共選取出 257 個對流線個案。統計結果顯示,對流線最常 發生之區域是位於離岸 10~30 km 之沿海地區;海面溫度梯度較大之區域也同樣是集中在離岸 30 km 以 內之沿海地區;而海面溫度較高處則位於離岸 40 km 以外之外海地區。在季節統計方面,各個季節對流 線生成區域與較顯著之海面溫度梯度區域也有著相似的分佈,但與較高海面溫度區域有所不同,顯示海 面溫度梯度對於對流線之生成位置可能有所影響。然而,海面溫度較高之區域不論在哪個季節皆與對流 線較常發生之區域有所差異。此外,對流線於冷季(10 月~4 月)較常發生,暖季(5 月~9 月)則反 之。沿海地區之低層輻合與對流線在不同季節之生成頻率也有著一致性,在平均低層輻合較大的月份, 其對流線生成頻率也相對較高。造成低層輻合季節性的變化除了與大環境風場的改變有關之外,海面溫 度梯度可能也有所貢獻。

關鍵字:對流線、都卜勒雷達、海面溫度、海面溫度梯度

通訊作者:游政谷
服務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連絡信箱:yuku@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