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自然變異與年代際變化
許晃雄 1, 2 羅資婷 3 洪致文 4 洪志誠 5 李明營 3 陳雲蘭 3 黃威凱1 盧孟明 3 隋中興1
1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2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3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5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
(中華民國一○一年一月三十日收稿;中華民國一○一年四月三日定稿)
摘要
地球氣候不斷的變化,呈現多重時間尺度的特性。過去一百多年的地球氣候除了有長達百年的暖化 趨勢,亦呈現明顯的年代際變化,如 20 世紀初至 1940 年代的暖化趨勢,1950 年代至 1970 年代的冷卻 趨勢,以及 1980 年代以後更明顯的暖化趨勢。降雨也呈現明顯的年代際變化,而且區域性強。
IPCC 第四次評估報告對過去數十年全球暖化加速的看法,忽略了年代際振盪的貢獻。過去 30 年剛 好處於大西洋多年代振盪朝正相位(亦即溫度上升)發展的時期,加上全球溫度上升趨勢,因此顯得暖 化速率特別快。無論檢視過去氣候變化或推估未來氣候變遷趨勢,吾人都需考慮年代際的影響,因為年 代際振盪造成的是近期影響,人為溫室效應則是遠期影響。年代際振盪的影響不僅不可忽視,甚至可能 提供較為準確的近期氣候推估。IPCC 已經將年代預報納為重要的研究方向,並將於第五次評估報告首 次提出研究成果。
此項觀察與長期暖化趨勢的存在並不牴觸。年代際振盪以北半球最為明顯,南半球的海溫與全球海 面高度皆呈現顯著的長期上升趨勢與微弱的年代際振盪。理論上,如果人為溫室效應確實影響了地球氣候,海水溫度與熱容量是最容易延續該訊息的氣候變數,這是因為海水的熱容量遠大於氣體與土壤,具 有較長的「記憶」。南半球的海溫與全球海面高度的顯著長期上升趨勢很可能反應了此一人為影響。
人造溫室氣體是過去數十年氣溫上升的主因之一。最近的觀測顯示,自京都議定書以來,全球溫室 氣體的排放不但無法抑制,反而加速成長。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溫室效應已經十分明顯,而且大 多數氣候模式都顯示人為溫室效應的影響大於其他已知的自然因素,因此過去一百多年來的溫度上升有 一部分受到人為溫室效應的影響是極其可能的。依據 IPCC 的情境推估,在 2100 年暖化程度為 1.1°C 至 6.4°C。此一暖化幅度遠大於年代際振盪造成的溫度變化,也大於火山爆發帶來的短期冷卻。即使考慮 未來如果發生像造成小冰期的 Maunder Minimum,其造成的全球冷卻效應約為 0.3°C,仍遠小於人為溫 室效應造成的暖化。
整體而言,如果溫室氣體的增加無法抑制,全球暖化程度將遠遠超過自然變化的幅度,無任何已知 的過去百年來的自然變化可以抵銷。地球史上曾發生過的毀滅性災難如果再次發生,或許可以抑制全球 暖化趨勢。但是,這類事件無法預知也非人類所樂見。抑制全球暖化以減緩對地球生態環境的可能衝擊, 勢在必行。因此,如何抑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降低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速率,是目前人類面臨的最 大的課題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