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伯颱風登陸期間結構之雙都卜勒雷達分析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27
Issue: 4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賀伯颱風登陸期間結構之雙都卜勒雷達分析

曾吉輝 陳台琦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九月六日收稿;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十月一日定稿)

摘要

  1996年之賀伯颱風侵襲台灣,造成台灣近幾年來最嚴重的災害。本研究利用中正機場雷達及五分山雷達,對於介於登陸時的賀伯颱風進行雙都卜勒風場的初步合成分析,希望能夠對於賀伯颱風侵台時的結構特徵有進一步的瞭解。
  在進行初步合成的分析時間中,可以觀測到雨帶(rainband)、低回波區(low echo zone)、眼牆(eyewall)等主要結構。結果顯示其回波及風場與過去一些觀測有以下的一些不同現象:
  我們發現在距離眼牆比較遠的地方,空氣是呈均勻的圓弧形運動,而當越接近強回波區時,空氣會轉向成平行橢圓眼的方向的橢圓形運動。這樣的空氣流動情形在橢圓眼長軸的端點處會有最大的空氣轉向現象,同時也會造成很強的空氣輻合,強的空氣輻合造成強的上升運動及強烈的對流活動。若是在眼牆附近的空氣一直是保持這樣的運動情形,在橢圓眼長軸的兩端就會一直有較強的回波出現。同時我們也由壓力擾動場發現在長軸的端點也是壓力梯度最大的所在。
  另外,我們也發現在登陸後約半個小時裡,眼牆區最大水平風速減小的輻度並不大。並且在邊界層上之垂直方向上,水平風速也是由下向上遞減,與暖心結構所需的熱力風平衡相符。最後,上升運動區在強回波區的外緣,似乎顯示在2km以上高度時,徑向的內流是在強回波區的外緣即轉而向上。

關鍵詞:雙都卜勒、結構、賀伯颱風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