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改造與人造雨

期刊名稱: 氣象預報與分析
Volume: 86
Issue: 3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53

天氣改造與人造雨

陳泰然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一、簡介

  人類研究大氣的目的在於了解大氣。研究大氣所獲得的科學知識,一方面可用於發展成技術以預報未來天氣的演變,使人類得以趨吉避凶減少災變天氣所帶來的損害,並利用天氣預報以增加收益。當然,預報技術的改進與預報準確率的提高有賴不斷的研究。另一方面,人類更進一步希望將科學知識發展成技術,以用於改造天氣,適應需求。天氣被改造的原因可分成兩類,一爲計畫的(planned)或有意的,一爲無意的(inadvertent)。前者例如:種雲(cloud seeding)以增加降水量(雨或雪)、消霧(fog dissipation)、消雲(cloud dissipation)、抑雹(hail suppression)、抑閃電(lightning suppression)、颱風風力創減(typhoon winds mitigation)等。後者即指因工業化、都市化及人類其他活動無意的對大氣所造成的改造而言。
  台灣地區顯著的災變天氣現象,除颱風,寒潮與梅雨之外,還有乾旱。前三種現象發生之時,人們所關心的大都集中在其預報問題。每當乾早嚴重之時,人們所關心的即由預報問題轉變爲改造問題。這時的乾旱災害,首當其衝的就是農民,他們擔心農作物的收成。一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則因乾旱導致的限電限水措施感到極大的不便。工商界亦可因限電限水措施而蒙受損失。政府官員則更關心乾早導致的經濟及其他問題。因此,舉國上下莫不希望有關單位能夠進行人工造雨以紓解旱象。此時,執行人造雨的重責大任立刻落到氣象界。
  種雲以增加降水量(即人造雨)的工作,可分為二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工作是屬於科學性的試驗研究計畫(experiment program),由此獲得足夠的科學知識與證據之後,就可進到第二個層次的工作,即作業性的計畫(operational program),此時人造雨的結果才可預期。因此,在執行人造雨任務之前,了解現階段的知識變得非常重要。本文目的即在將與天氣改造有關的雲物理基本知識作一簡介,介紹美、蘇、日與其他國家在天氣改造方面所做的努力,並綜合國際上現階段天氣改造研究與實作的成就,以作爲今後台灣地區人造雨試驗研究與實作計畫在策畫、設計、執行與校驗(或評估)各階段的參考。1973 年 10 月 22-24 日有 60 位著名的雲物理學者及相關的大氣科學家,代表美國氣象學會雲物理委員會在科羅拉多全國大氣研究中心(NCAR)進行有關現階段雲物理的評介討論。分成四個小組討論有關雲物理的成就,對未來的預期、重要的科學問題、雲物理與國家社會的相關及雲物理研究的優先次序等。評介內容詳見 Braham etal(1974),在此不擬贅述,僅就最基本的雲物理知識介紹於下。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