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與節候諺語
期刊名稱: 氣象預報與分析
Volume: 118
Issue: 4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24
梓蔭
摘要
節氣的名稱,乃是用来指一年中氣候寒暑的變化,古代農民都把它當作民務稼穡的標準鐘聲。它是將地球證著太陽運行一周天分為三百六十度,每十五度定為一個節氣,一周天就是一年共有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名稱都可以代表或反映出它的不同意義。
節氣之為物,如果憑個人直覺亦可得知天時和物候變更的大概,此乃我國古代曆法家有之創作,非各國任何曆法所能及。有調節氣的功用可包含陽曆或遠勝於陽曆,尤其在我國以前使用農曆的日期,與季節變化無一定關係,必須靠著二十四節氣來補救,使得氣候產物與季候變化才不致脫節,所以說節氣對於農業社會的人而言,實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大事息息相關,亦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準則。
節氣在我國大陸較為應驗,尤其在秦漢時代,領土大抵在黄河流域,氣候相差有限,以二十四節侯代表節候尚不至十分差忒。後世因為幅員廣大,南北相距六千里,滿蒙地带自農曆十月至四月均屬寒季,領海以南,包括台灣地區,處於亞熱帶氣候,除高山外,終年不見霜雪。再如黑龍江的愛琿與廣東的高臨,全年平均氣溫相差至攝氏三十九度之多,氣候相差如此之甚,農作關係節候自無相同一致之標準,且氣候產物,因地而異,自不能一概用節氣來應驗。
我國以農立國,自古普遍流傳,至今還不能隨時代更新的一句俗語:「種田無定例,全靠著節氣。」足見現代的一般農人,仍然是對於節氣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