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礎成分法(Ingredients-Based Methodology)應用於預報劇烈地形降水
期刊名稱: 氣象預報與分析
Volume: 172
Issue: 2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70
戴志輝 顏自雄 潘大綱
空軍氣象中心
摘要
地形的迎風面常是豪大雨發生的有利位置,民國四十八年的八七水災,以及民國八十五年的賀伯颱風,均對台灣地區帶來十分可觀的累積雨量。在美國,由於定量降水預報的需要,如何自綜觀及中尺度特徵中,找到有利於對流發生、發展與維持的環境,成為作業界十分關心的課題。本文從豪大雨發生的簡單概念出發,探討劇烈地形降水的共同特徵, 並且檢驗各項有利的基礎成分;由於其概念模式簡單且十分清晰,值得介紹給作業人員了解並加以運用。
數值模式能將定性的概念,藉由數字轉化為具體的呈現,各項基礎成分的量化就變的可行,因此幾乎全世界的氣象作業單位,均有數值模式作為定量預報的依據。雖然建構、維持及妥善運用屬於本聯隊的數值模式,需具備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及專業知識,但透過越多概念模式的認知,未來才有機會在數值模式的使用上運用自如。
民國八十五(1996)年賀伯侵台期間,強風暴雨對本軍雖未造成重大災損,但就氣象專業角度而言,瞭解其降水成因,除了增加對物理過程的認識外,對於模式模擬而言,也是一項重要的驗證過程;此外,台灣地區夏季颱風過後常伴隨西南氣流,並造成局部地區出現較大雨勢,透過基礎成分分析,亦可有效評估其引發豪大雨的潛勢。
關鍵字:基礎成分法、定量降水預報
(2002年08月10日收稿;2002年08月16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