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利颱風(2005)侵台期間結構特性之模擬研究
泰利颱風(2005)侵台期間結構特性之模擬研究
張瑞昌1 汪建良2 鄭敏璋1
空軍氣象聯隊第三天氣中心1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環境及資訊工程學系2
摘要
本研究選取 2005 年侵台之泰利(Talim)颱風進行結構特性之模擬研究。泰利颱風在侵台期間,受到中央山脈影響,路徑上呈現不連續過山情形,在結構上有高低層分離的現象。為了探討泰利颱風在侵台期間,地形效應對於颱風結構及路徑上的影響,選用 WRF 模式來模擬分析。在實驗設計上,主要分成三組,分別為 WRF-A 組(原地形)、WRF-B組(地形減半)、WRF-C組(地形高度降為 0 m)。
模擬結果顯示,當模式中泰利颱風接近台灣時,WRF-A 組在台灣西北部與東南部有副低壓及副環流形成,WRF- B則在台灣西北部有副低壓及副環流形成,WRF-C組則無副低壓及副環流形成。泰利颱風中心登陸後,低層主環流逐漸消失,被中央山脈另一側副環流所取代,為不連續過山路徑,而中層則為連續過山路徑;颱風過山後,中層與低層環流於出海後偶合,往西北移動。另外,經由分析發現,台灣西北部的副低壓及副環流生成過程,可能為動力機制所主導;而台灣東南部的副低壓及副環流主要為熱力機制所主導。
颱風過山時路徑是否為連續,與三項物理參數(Vmax/ Nh、U/Nh及Vmax /Rf)有相當程度的關係,當Vmax /Nh>1.6、U/Nh>0.5、Vmax/Rf>4.0 時,颱風為連續過山路徑。計算結果顯示,泰利颱風在過山期間,參數值未能達到連續過山的條件。
在降水的分佈的模擬,由於地形舉升效應及眼牆周圍的降水,以 WRF-A 組的降水分佈區域最大,累積降水量也最多,最接近於實際降水,其次為 WRF-B 組,WRF-C 組由於無地形效應影響,降水的累積及分佈沒有上述兩組明顯。
關鍵字:連續過山,不連續過山,副環流,副低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