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氣流實驗期間之降水特徵與相關環境型態

期刊名稱: 氣象預報與分析
Volume: 203
Issue: 2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280

西南氣流實驗期間之降水特徵與相關環境型態

童崇旗1 周仲島2

1空軍第五基地天氣中心
2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摘要

  梅雨期為台灣地區主要雨季之一,在這段時期盛行的西南季風常位在迎風面的台灣西南部地區帶來豪(大)雨。本研究利用中央氣象局劇烈天氣監測系統(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 segregation using multiple sensors,QPESUMS)與台灣電力公司整合閃電偵測系統(Total lightning detection system,TLDS)資料,探討西南氣流實驗期間台灣西南部地區之降水特徵。並利用高時間解析度探空資料進行環境型態特徵之分析。最後討論降水特徵與其相關環境型態間的關聯。
  結果顯示,盛行於此期間之降水系統可依據其初生之區域分成三大類:陸生型、海生型以及混合型,其中又以前兩類為主要族群,且兩者個案數發生比率相當,分別有 18 個和 17 個。於發展時間上,陸生型主要起始於日間,其發展延時較短。海生型則多於夜間生成,並擁有較長的延時。此外,陸生型多與午後雷雨系統密切相關並有明顯日變化訊息,海生型則無。平均而言,陸生型之降水特徵為系統集中,含較大的對流性降水比率與閃電密度。海生型則常為大範圍的降水並伴隨較大比率的層狀性降水與較小的閃電密度。陸生型多發生於西南氣流較弱的弱綜觀環境下,伴隨有較高的對流可用位能(Co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與較低的對流抑制能(Covective inhibition,CIN);而海生型則多發展於強盛的西南氣流與較濕潤的大氣條件下,且伴隨較小的CAPE與較大的CIN。

關鍵字:梅雨期、西南季風、西南氣流實驗、午後雷雨、日變化、對流性降水、層狀性降水、對流可用位能、對流抑制能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