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立明德高級中學大氣科普活動
為拓展中學生對大氣科學的興趣,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於近日受邀蒞臨新北市立明德高級中學,為明德高中的學生們講解大氣相關的科學教育課程及大氣科學研究與應用資料庫之使用。主要講述包含明德高中的氣候特徵、颱風與龍捲風生成原因與機制。
探索當地氣候
課程一開始,由文化大學大氣系教授──劉清煌老師帶領學生們深入了解明德高中及其鄰近區域的氣候特徵。劉老師使用距離明德高中最接近的三峽氣象觀測站所收集到的月平均溫度、濕度數據,經過統計分析繪製出該地區的氣象圖表,並向同學們講解當中的科學意義。透過這些數據與圖表,同學們更清楚地認識新北三峽一帶的區域氣候特徵。劉老師利用風花圖,分析三峽地區的盛行風向為何與台灣常見的東北季風、西南季風有所不同,劉老師向同學們解惑這與三峽地區的東西向丘陵、山脈地形有關,導致最終呈現出盛行東風的特點。在這環節中,同學們認識了大家平日生活的地方與教科書上所陳述台灣經典的氣候特徵之間是如此不同。
此外,劉老師還進一步分析了氣象資料背後的科學原理,談及氣象學在解釋天氣變化中的重要性。同學們透過劉老師介紹實際案例,學習如何根據數據了解氣象變化。
颱風的奧秘
在第二部分,文大大學的師生們帶領同學深入了解颱風系統,包括講解颱風路徑類型、眼牆厚度與路徑擺線等一般新聞媒體上常見但鮮少知道其真正物理意義的氣象名詞。這一部分的探討讓同學們對颱風形成與發展有了更深的理解。透過劉老師的說明,同學們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颱風是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響不同地區的民眾生活。同時,劉老師還深入解說了颱風對氣象變化的影響,包括風速、降雨量等重要參數。讓同學們了解颱風是如何形成並演變成一個強大而複雜的自然現象。
揭開龍捲風的神秘面紗
身為研究台灣發生龍捲風事件的學者,劉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龍捲風的科普課程,讓同學們進入龍捲風的世界,深入解龍捲風的形成、路徑以及與颱風的區別。同學們進一步認識了對各類龍捲風的介紹,包括龍捲風、水龍捲和塵捲風。在這部分,劉老師透過實際案例,向同學們講解龍捲風形成的物理原理,以及在不同地區發生的機率。另外,文化大學大氣系的師生們準備了一台用以模擬龍捲風生成的教具,帶領同學們親身體驗實作,並介紹龍捲風機的原理,深入了解龍捲風的形成過程與環境條件。同學們透過模擬龍捲風的形成過程,更清楚地理解了龍捲風是一種極端天氣事件,對社會與環境造成的影響。
公民與氣象
隨科技日新月異與資料共享的意識抬頭之下,文化大學大氣系介紹了大氣科學研究與應用資料庫(簡稱ASRAD),並向同學們展示了ASRAD的操作方法。讓同學們明白如何獲取這些資源,方便進行各種氣象相關的研究。
探索大氣科學的契機
在這次的交流中,還有邀請就讀大氣科學系碩士班的學長分享了他選擇念大氣系的原因,以及在攻讀學位過程中所遭遇的種種困難。該名學長講述,大氣系所學的內容,包括大氣的資料處理和電腦程式的使用,以及參與各種觀測實驗。這不僅是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是實際應用的挑戰。透過學長的分享,希望讓同學感受到大氣科學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在這個領域中所需具備的技能和耐心,藉此激發同學對大氣科學的興趣與探索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