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寒潮個案之次環流系統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10
Issue: 6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13

台灣地區寒潮個案之次環流系統

黃鴻榮 蔡清彥

中央氣象局衛星資料接收站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廿五日收件,七十二年三月五日訂正)

摘要

  本文分析寒潮爆發期間之200mb速度位分佈與次環流,並比較強寒潮與極強寒潮個案之異同。
  一般而言,強寒潮與極強寒潮之環流系統是相近似的。在500mb和200mb上,中緯度槽線首先由蒙古地區移入中國大陸。此槽線必須伴隨著斜壓次環流系統。但中緯度槽線在此時並不一定伸展至低對流層(850mb和700mb)。另外,在西藏高原東側亦有槽線形成於850mb和700mb上。中緯度槽線與西藏高原東側槽線終將合而為一,在低對流層由中緯度延伸至華南地區。在地面鋒面通過台灣北部前12小時,寒潮次環流系統之上升運動位於華南地區,在200mb往北流,而在塞北或東北地區有下沉運動。此次環流系統有加強東亞地區local Hadley circulation的作用。
  極強寒潮與強寒潮之主要不同在於西藏高原東側槽線之結構與伴隨之次環流系統。對於強寒潮個案而言,此槽線是由下沉運動和絕熱增溫所造成,並限於850mb與700mb高度之間。而極強寒潮個案之槽線則可能是由於上升運動與潛熱釋放所造成,此槽線可由850mb向上伸展至200mb高度。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