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樂克颱風侵台前眼牆結構演變研究

期刊名稱: 氣象預報與分析
Volume: 199
Issue: 3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188

辛樂克颱風侵台前眼牆結構演變研究

遲正祥1 周昆炫2

1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大氣科學組

2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

摘 要

  辛樂克颱風為 2008 年侵台颱風中發布警報最多次數,也是 50 年來發布警報次數第二多的颱風。其生命期中除了侵台期間伴隨的強風豪雨外,亦包含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學議題, 如:1. 發展期間的熱塔現象;2. 雙眼牆的現象;3. 登陸前眼牆明顯收縮;4. 登陸後的二次打轉現象;5.眼牆經台灣破碎後於登陸日本前的重整過程。本研究主要藉由 WRF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 數值模式的模擬結果,並結合雷達回波與 TRMM 衛星遙測資料的比對,來探討部分上述科學議題。
  本研究使用 WRF V3.0.1針對 2008 年辛樂克颱風個案,以 NCEP 1°×1° 解析度的全球分析資料作為模式的初始場與邊界條件進行模擬。透過三層巢狀網格設定,網格解析分別為 30、10 以及 3.33 公里,進行其雙眼牆以及登陸前眼牆收縮現象的模擬,並和雷達與衛星圖做初步校驗。模式模擬結果顯示,在路徑方面有相當程度的掌握,模式可以模擬實際颱風在登陸台灣前往北北西移動的趨勢,在颱風強度和地面最大風速模擬的趨勢上也與觀測數據一致,但有延遲的情況,強度也稍弱;然而在颱風內部結構方面則未能掌握出與觀測相符的結構演變。
  進一步分析顯示,辛樂克颱風模擬的眼牆半徑與雷達觀測的外眼牆半徑相似,然而由於模式並無法模擬出內眼牆的形成,導致模擬結果中並無雙眼牆結構演變的情形。此外,眼牆收縮期間的過程亦無法由模式掌握,除了半徑未收縮之外,還呈現出橢圓形的眼牆結構。研究中也發現模式中初始場的颱風結構對模式模擬的颱風強度與颱風結構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未來將使用 T-PARC 國際觀測實驗的颱風內部核心飛機觀測資料,透過 3DVAR 或 4DVAR 資料同化來產生更接近真實颱風結構的模式初始場,進而改進目前模式無法解析的颱風內部結構演變。

關鍵字:辛樂克颱風、WRF 模式、雙眼牆、眼牆收縮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