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東部地區梅雨季鋒後超大豪雨之個案研究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41
Issue: 1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陳泰然 黃心怡 王子軒

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中華民國一○一年十月三日收稿;中華民國一○二年三月十九日定稿)

摘 要

 本文利用中央氣象局東部地區高時空解析度之氣象/自動雨量站網觀測資料、紅外線衛星雲圖、花 蓮探空與雷達資料及 ECMWF0.5°×0.5°經緯度網格資料,針對 1998 年 5 月 27 日發生於宜蘭縣與花蓮縣 之超大豪雨(≧350 mmd-1)事件,進行綜觀形勢與中尺度分析,探討東部地區鋒後產生豪雨之機制, 該事件為 1997-2003 年間梅雨季唯一於鋒後出現之超大豪雨個案,降雨強度大且分布範圍廣。

結果顯示,宜蘭與花蓮沿海地區之豪雨、大豪雨及超大豪雨,主要乃因臺灣東部近海發展之組織性 中尺度對流系統西移影響而來。臺灣東部近海地區低對流層微弱暖平流與 850 hPa LLJ 之形成,提供上 升運動以激發對流發展,並形成組織性中尺度對流系統,影響東部沿海地區產生超大豪雨事件。LLJ 之 形成乃因地面與低對流層之南海低壓東移加深發展,且西太平洋高壓發展西伸,產生跨越等高線氣流並 增強風速而來。由海上而來之地面與低對流層較強東風,可入侵東部地區內陸,可能乃因地形舉升作用 激發對流發展與增強,產生中央山脈東側與北側之豪雨。熱力驅動之局部環流雖在夜間發展,但因受環 境氣流與地形影響,白天海風發展受限,可能並未在本超大豪雨個案降水之時空分布扮演角色。

關鍵字:梅雨季、超大豪雨、中尺度對流系統、低層噴流(LLJ)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