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颱風(2009)的對流雨帶在運動結構上之初步分析

期刊名稱: 氣象預報與分析
Volume: 205
Issue: 3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莫拉克颱風(2009)的對流雨帶在運動結構上之初步分析

莊耀中1 魏志憲2 汪建良2

1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國防科學研究所
2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環境資訊及工程學系

摘要

  莫拉克颱風(2009)帶來大量降雨,其中累積最高降雨量達2,777毫米,超過1996年賀伯颱風所累積降雨量(1,736毫米)記錄,當莫拉克颱風的雨帶被加強且持續地移入陸地時造成大量降雨,導致在整個南台灣地區引發大量的土石流和大水災。這篇研究利用空軍在馬公C頻的雙偏極化氣象雷達和中央氣象局在七股S頻的都卜勒勒氣象雷達資料來分析莫拉克颱風的雨帶,並且更進一步使用雙都卜勒風場之分析去了解颱風雨帶上發展成強烈對流胞之動力結構。
  這研究所選取個案時間從2009年8月08日2200 UTC到2009年8月09日0600UTC,雨帶和颱風中心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50公里,該雨帶在匯入颱風時比其他位置雨帶強度更強烈,且有不同於螺旋雨帶的線性特性;由於雨帶位於兩座雷達掃瞄範圍共同覆蓋的地方,正好可以利用雙都卜勒風場分析。研究指出東西方向的線性雨帶位於海岸線附近地區,從合成風場分析似乎有一個明顯的合流區疊加在對流雨帶上面,而合流區是由西和西南方向氣流所造成。在合流區上游有新的對流胞明顯地生成,並且向東傳播到內陸,在合流區有水平切變所引起正的垂直渦度和很強的垂直速度,合流現象可能增強西方向氣流的最大速度超過24m/s,所以西方向氣流也可以被稱為噴流,而此噴流成因像是第二最大的水平風(SHWM)和雨帶所結合,形成原因和螺旋雨帶不同;強烈西方向氣流伸展的高度範圍從2公里到5公里,雨帶上成熟對流胞和上升氣流的位置在強風的北方,也就是在傾向颱風的內側。

關鍵字:雙都卜勒風場、颱風雨帶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