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東亞之夏季季風降雨變化

期刊名稱: 大氣科學期刊
Volume: 35
Issue: 4
0 users bookmarked this article.

陳慶昌1 嚴明鉦2 王世宇1

1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地質大氣科學系

2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七月十日收稿;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定稿)

摘要

台灣位處東亞大陸及西太平洋交界,東西向介於季風西風帶與貿易東風帶之間,南北向受中緯度 與熱帶天氣系統雙重影響,是研究東亞夏季季風良好的基點。在東亞季風獨特的生命週期支配下,台 灣的夏季降雨天氣型態比起其他季風區更複雜,降雨變化不但受制於不同天氣系統,本身亦包含日變 化與季內變化,這些特性促成許多東亞降雨的研究。美國 Iowa 州立大學與國立中央大學自 1999 年以 來密集合作,進行了多項與台灣降雨有關之研究,本文旨在系統性地回顧這些研究成果,並依兩大主 題來探討。

一、大尺度季風環流,其中可細分五項議題:

  1. 東亞季風之生命週期變化:其活躍—間歇—恢復三階段的生命週期充分反映在降雨季節變化 上,這個降雨週期顯然與東亞常見的各種降雨天氣系統密切相關。
  2. 不同天氣系統對於降雨的氣候衝擊:在不同季風週期之中,降雨天氣系統可產生具有該週期環 流場特性的降雨分布。
  3. 由主要季內模(30-60 天與 12-24 天模)所支配的季風降雨變化:這二個季內模均勻地顯示在台 灣平原與高山的測站資料中,並調節季風生命期。
  4. 梅雨季雨暴的動力過程:雨暴產生自中對流層的擾動,在傍晚發展於中南半島北部及中國西南 部,或在凌晨發展於南海北部等地;位於中南半島及孟加拉灣上空之中對流層季節短波產生一 道槽前噴流,是驅動雨暴擾動的主要動力來源。
二、地區性天氣系統,可分出下列三項議題;
  1. 台灣風場與降雨日變化:台灣島的海風於下午 14 時輻合最強,但對流降雨則是 16~17 時才達 極值,並在西部山坡地形成一道午後/傍晚對流雨帶。日降雨另具有一個發生於清晨的峰值,可 能是由山脈下坡風破壞夜間穩定層所導致。
  2. 台北盆地顯著的午後雷雨:由淡水河及基隆河二道入口所引進的海風,於近午時分遭遇盆地東 南側山坡地,並受到都市熱島效應激發午後對流降雨,因此最大降雨時間(下午三點)比起中 南部提早近 2 小時。
  3. 西南部沿海地區的清晨降雨:當濕暖的西南季風遭遇到夜間較為乾冷的陸風時,容易在凌晨至 清晨時分於台灣西南沿海產生一道氣流輻合帶,並引發局部陣雨。

降雨乃季風系統中最重要的元素,這些研究回顧表示,台灣的降雨變化可作為剖析各種尺度之東亞季風活動的良好指標。

關鍵字:東亞季風、台灣季風、季風環流、降雨變化

通訊作者:
服務單位:
連絡信箱: